法官們考量許女的犯罪情狀、犯案動機、犯後態度及個人經歷特質等,依照《刑法》271條殺人罪並依《兒童及少年福利及權益保障法》112條-1加重其刑二分之一,決議將量刑區間設定為「中度」。
只是清朝後來極力想抺去這一段歷史,而以中原正統王朝自居。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清朝與朝鮮的關係上,因為女真族過去不只因地緣的關係,與朝鮮往來甚密,甚至還曾一度做為朝鮮下屬。
可以這麼說,曾經入主中原,並先後建立金朝與清朝的女真族,與朝鮮半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時在關外東北一帶的女真族,有部份手握軍權的萬戶,選擇帶兵投靠咫尺之遙的朝鮮,也在情理之中。由高麗王兼任瀋王,同文同種,可就近管理,避免反叛等事發生。明成祖時,在女真族所在之地,建立了建州衛,由阿哈出擔任首任的建州衛指揮使,隨後建州衛逐步擴大,分出建州左衛與建州右衛,其中建州左衛的指揮使,就由猛哥帖木兒出任。「斡朵里」是地名,「豆漫」是萬戶之意,「狹溫」是部族姓氏,「猛哥帖木兒」是名字,意思是女真族中,在斡朵里地方的一個萬戶,名為狹溫猛哥帖木兒。
這段歷史雖然處處有跡可循,清朝也不易全盤否認,卻以淡化的方式來處理,連帶地也切斷了清朝與朝鮮的歷史連結。龍飛御天歌其中一段寫到: 東北一道,本肇基之地也,畏威懷德之久矣,野人酋長遠至移闌豆漫,皆來服事,常配弓劍,入衛潛邸,昵侍左右,東征西伐,靡不從焉。」 杜達並未透露細節,但稱那正以一種「明顯的方式改變我們所處歐洲地區的安全架構」。
大使館又說:「美國公民不得從白羅斯經陸路進入波蘭。盧卡申科強調,若白羅斯遭受攻擊,「我們不會有耽擱或等待等諸如此類情況,我們將動用全部武器來進行威懾。這就是為什麼一旦對我們發動侵略,我們就會立即使用它們。美大使館促公民立即離開白羅斯,稱俄羅斯在當地集結軍隊 (中央社)白羅斯與立陶宛之間6個過境點中的其中2個關閉之後,美國駐明斯克大使館21日敦促美國公民切勿前往白羅斯,並要求目前正在白羅斯的公民立即離開。
德索沙承諾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抵禦俄國和該地區其他國家,並表示歐洲東部邊境局勢,對葡國和其鄰國來說同樣重要。事實上,這個過程正在發生,而我們正眼睜睜地目睹。
」 「把核武放在這裡不是為了嚇唬誰。《美聯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和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上月表示,俄國在3月宣布這項計畫後,已開始運送部分戰術核武到白羅斯。上月,國防情報局高階官員曾透露,他們不認為盧卡申科對俄國提供的核武擁有控制權,這些武器最可能完全由莫斯科掌控。」 他還警告,一旦受到特別是來自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等北約鄰國的挑釁時,明斯克將「立即以我們擁有的一切進行回應」,其中包括核武。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大使館還列出白羅斯「協助俄羅斯無端攻擊烏克蘭、俄羅斯在白羅斯集結軍隊、任意執行當地法律、有發生內亂可能性、拘留風險以及大使館協助美國公民居住在白羅斯或前往白羅斯旅行的能力有限」等,稱這些是建議他們不要前往旅遊的原因。因此,事實上這正在改變整個聯盟的現況。」 盧卡申科也警告,儘管俄羅斯對烏克蘭和平談判抱持開放態度,但莫斯科「絕對不會歸還(2014年從烏克蘭併吞的)克里米亞(Crimea)」。但他也說,「我們將繼續幫助俄羅斯,他們是我們的盟友。
波蘭正向鄰國烏克蘭提供軍事、人道主義和政治上的支持,以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入侵,並加入國際制裁雙俄的行列。俄羅斯表示,將持續控制運往白羅斯的物資。
波蘭總統杜達在與來訪的葡萄牙總統德索沙(Marcelo Rebelo de Sousa)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發表上述評論。俄羅斯與白羅斯官員表示,這些戰術核彈頭可由白羅斯的蘇愷-25(Su-25)戰機掛載,或安裝在「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彈道飛彈上
大幅降息能顯著拉低購屋、購車貸款成本,也能刺激長久以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出口。報導寫道,中國以舉債投資重獲經濟勁道比過去困難許多。克魯曼提到,當時歐美這些機構以銀行的方式行事,製造了相當於銀行擠兌的風險,但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監管,也缺乏傳統銀行提供的安全網。他認為,2023年輪到了中國。新屋建設與銷售停滯,逾50家地產開發商資金見底、債務違約或停止還款。但這也會讓中國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更具競爭力。
如今,中國再次面臨經濟充滿變數的時期,決策官員以昔日危機解方因應,卻未產生太多相同結果。2008年之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比西方國家還要膨脹,且中國擁有規模龐大、問題嚴重的影子銀行業,也有一些獨特的問題,尤其是地方政府欠下的巨額債務。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因營收銳減而無意借款擴張,經濟則面臨通貨緊縮。克魯曼:中國徘徊在2008年金融危機般邊緣 (中央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22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分析,2023年的中國處境與2008年的北大西洋經濟體(歐美)相似,正徘徊在一場很像2008年金融危機的邊緣。
但幸好中國目前不像阿根廷或希臘那樣積欠外國債權人大筆債務,中國欠的債務是「自己的錢」。克魯曼表示,美國商辦大樓目前價值約2.6兆美元,約是美國在中國總投資的5倍。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直言,透過信貸擴張與槓桿刺激經濟的傳統方式已到盡頭。幾個月後,中國經濟出現起色,金融市場隨之回穩。至於中國的危機是否會向外蔓延,他認為,美國所受的影響將非常小。但在降息壓力加深的當下,這可能是中國願意冒的險。
中國如試圖以出口走出經濟困境,勢必會激起歐美與其他開發中國家政府反感。圖為北京市東城區一處街邊相連著的3家店面都空置未使用。
大舉投資基建多年後,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又花大錢普篩、隔離,使中國不太願意以財政手段刺激需求。因此,中國的衰退不會對美國產品的需求產生太大的直接影響。
地方政府普遍債台高築,連付公務員薪水都有困難。此外,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是個巨大的參與者,但它從美國購買的不多,到2022年僅約1500億美元,不到美國GDP的1%。
但對德國和日本等對中國出口更多的國家來說,中國衰退的影響才會更大。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經濟復甦未如預期。如今中國房市風雨飄搖,在負債沉重的情況下,老法子恐怕行不通,需要大幅降息才能刺激經濟。為什麼中國這個龐大經濟體吸引到的美國投資如此之少?基本上是因為中國的政策「朝令夕改」,許多潛在投資者擔心中國可能是個「捕蟑器」:進得去,但是可能出不來。
克魯曼(Paul Krugman)這篇以「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How Scary Is Chinas Crisis?)為題的文章指出,在經濟上,外界看到的是中國內部的潛在危機,而不是2008年那樣的全球性事件。克魯曼指出,中國政府是否有足夠能力管理其經濟所需的那種金融重組?而他特別擔心的是,中國官員是否有足夠的決心或清醒的頭腦,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一些報導表明,中國官員正以「推動銀行增加放貸」因應潛在危機,這基本上是在延續讓中國陷入當今處境的老路,令人不安。
」 紐時北京分社社長柏凱斯(Keith Bradsher)這篇報導提到,中國官方近期多次向業界做出類似指示,無奈借貸需求委靡,折損放款條件鬆綁的效果。中國金融主管機關18日召開電視會議,敦促主要金融機構「主動擔當作為,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克魯曼認為,中國的經濟危機,甚至可能對美國產生「一點點的積極影響」,因為這會減少中國對原物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進而可能降低通貨膨脹。許多中國經濟學家示意,中國不只需要降低購屋頭期款要求,還要大幅降息,21日調降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0.1個百分點不夠。